胃不舒服,醫生卻開出抗抑郁藥,這里頭究竟有些什么門道?
在藥房窗口,藥師們時常會聽到患者有這樣的疑問:“醫生,我胃不舒服,為什么給我開抗抑郁藥?難道是我的肚子‘抑郁’了?”
胃不舒服,為什么醫生會開出精神類藥物呢?
接下來,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,胃與精神類藥物的那些事。
關于功能性胃腸病
功能性胃腸?。?/span>FGIDs) 是指存在消化道癥狀,但無法用器質性病變或生化異常來解釋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,表現為慢性持續性或復發性的胃腸道癥狀,如惡心、嘔吐、噯氣、腹痛、腹脹、腹瀉或便秘等。
盡管功能性胃腸病存在部位不同,癥狀特征各異,但它們在內臟運動、感覺異常、與社會心理因素的關系和治療方法上具有很多共同特征。
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加重消化道疾病的癥狀,也可影響胃腸道生理功能。
● 焦慮狀態可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的改變和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。這時醫生就會判斷這些因素在患者發病中的重要程度,建議患者逐漸脫離致病環境,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決定是否適量使用調整情緒的精神類藥物。
● 若患者精神因素明顯,除了給予心理輔導以外,有時醫生會使用一些精神類藥物干預,讓患者服用抗抑郁藥進行治療。
哪些消化癥狀需要使用精神類藥物?
一是患者有精神疾病的典型特征,胃腸道癥狀只是精神疾病的軀體化表現。治療精神疾病能較好地改善胃腸道癥狀。
二是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同時合并有精神疾病的表現,即所謂的精神疾病與功能性胃腸病共病現象。精神疾病得到治療,胃腸道癥狀亦有明顯改善。反之胃腸道癥狀得以改善,精神障礙表現也會減輕。
三是患者只有胃腸道來源的癥狀,缺乏明顯的精神疾病表現,但作用于胃腸道生理環節的常用藥物療效不理想。
抗抑郁藥可以改善腸功能和腸動力,還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,促使患者的情感記憶朝積極方向發展,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的消化道感受,調節情緒。
精神類藥物該如何選擇?
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癥狀,結合藥物不良反應來選擇適宜的藥物。例如,便秘患者可優先選擇氟西汀、舍曲林等不良反應為腹瀉的藥物;腹瀉患者可優先選擇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。
醫生提示:
因個人情況不一,出現消化癥狀需要使用精神類藥物時,用藥療程可能從2周到半年不等,且停藥時需要逐漸減量。因此患者需要定期來院復診,醫生會根據個體情況調整藥物的使用,請勿自行停藥或減量。用藥期間,如有任何不適,可向醫師或藥師進行咨詢解答。